因为美国市和县是分列的,咱们是市管县。就是说芝加哥600平方公里基本纯城市,北京那16410平方公里是加上了延庆的长城密云的水库昌平的草莓地怀柔的养鱼塘之后的。
算下来北京核心东西城一共93平方公里,220万人,原先城八区(没了崇文宣武算六个了)一共1381平方公里,人口1227.7万。基本上就是二环以里顶纽约两倍,四环以里顶伦敦两倍。所以人口基数好几倍于外国的情况下,怎么人家也比不过。而且拥挤还不是北京一个城市的故事,它还有好队友广州深圳上海,还有预备队重庆天津(天津市内六区每个区的平方公里人口都超过2万),还有近亲香港澳门。在这个星球上,能战胜这支队伍的只有孟买-加尔各答-新德里联队了,那才是挤死人不偿命的地方。
至于为什么那么挤,真心的就是因为人多。就和美国比,我们的国土面积比人家多,但青藏高原和新疆的沙漠不适合记在基数里,然后用剩下的土地去比,咱们的城市化还没有美国高,单算城市面积还不如人家(天津市内六区面积是173平方公里,就是北京东西城加起来乘二那么大,这是直辖市保守的城市面积。)
然后我们在这种国土情况下人口是美国的四倍。大家设想一下走在北京马路上每看见四个人只保留一个,十平米地下室变成四十平米,四层楼的老房子都变别墅,十六层的高楼全变洋房,首都还是很美好的。。。
上海市,面积6,340.5平方公里,14,123,202人,密度3630.5/平方公里
八区,面积289.44平方公里,6,191,595人,密度24137/平方公里
北京市,面积16,411 平方公里,2069.3万人,人口密度1261/平方公里
六个区,面积1,384 平方公里,1171.6万人,人口密度8466/平方公里
郑州市,面积7,446.2 平方公里,919.1万人,人口密度1234.3/平方公里
市区,面积1,010.3 平方公里,443.4万人,人口密度4388.8/平方公里
青岛市,面积11,067 平方公里,896.4万人,人口密度810/平方公里
市区,面积3,239 平方公里,481.4万人,人口密度1486/平方公里
东京都,面积2,187.08平方公里,13,010,279人,密度5847/平方公里
东京23区,面积621.81平方公里,8,742,995人,密度14061/平方公里
洛杉矶县,面积10,517.6平方千米,9,818,605人,密度934人/平方公里
洛杉矶,面积1,214 平方公里,3,857,799人,密度3176/平方公里
纽约都会区,面积30,000 平方公里,22,085,649人,密度720/平方公里
纽约市,面积1,000 平方公里,8,336,697人,密度10640/平方公里
芝加哥都会区,面积30,000 平方公里,9,522,434人,密度 317.4人/平方公里
芝加哥市,面积600 平方公里,2,714,856人,密度 4447.4/平方公里
伦敦都会区,面积8,382.00 平方公里,9,787,426人,密度1790.8/平方公里
伦敦市,面积1,737.9 平方公里,9,787,426人,密度5631.8/平方公里
市区面积和市的面积不一样啊,核心区能和加上了旅游区的比较人口么。
和人口密度关系不大,因为欧美国家人口也大部分集中在都会圈,人口密度自然也不会比中国低太多,而中国显得人多拥挤,主要是城市土地容积率太高。
中国城市都是高层公寓,大家都住在一起,那么小的面积盖20~30层鸽子楼你单位面积肯定会见到更多的人,道路自然更加拥堵。而西方国家城市人口至少一半人住的个人自建别墅,日本也超过一半人住的自建二层小楼,容积率低,单位面积见到的人肯定少,自然显得不那么拥挤。 这个可以通过纽约伦敦巴黎东京对比北京上海的建成区面积得到证实。
北京2500万人口人均住50平米别墅,也才用去北京7%的土地而已,可惜大陆大部分人城市的未来是香港那样。
一些中国的部分区域人口密度3D图,来自推特的@mybeky,使用R + rayshader 制作。
可以比较直观的看出来人口密度的大致分布状况,由于地理位置、文化、经济状况等等影响,每个片区的人口集中地也就基本一小块地方。
2016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主要数据结果显示:中国城镇村工矿加交通用地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
2021年中国城镇建成区面积仅6.24万平方公里。
中国城镇建成区面积仅占中国实际人工建筑覆盖区的17.5%。
根据资料显示,中国2022年全国人口14.1亿,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21亿。
也就是说中国人工覆盖区的人口密度只有3960人/平方公里。
但中国城镇建成区的人口密度却高达1.48万人/平方公里。
中国其实现有的人工覆盖区完全可以满足人人住独栋的愿望。
很多人对别墅所需的人口密度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
其实按照日本一户建的建筑模式,每平方公里8000-1万人的区域也是可以做到人人独栋。
比如东京都会圈的石川市,人口47万,总面积57.5平方公里,人口密度8100人/平方公里。
市川市的街景基本是这样的:
如果想住的大一点,可以参考英国。
英国一个小城市卢顿,人口21万,总面积43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5000人/平方公里。
卢顿的卫星地图是这样的:
卢顿街景基本都是这种户均实用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的联排别墅。
不仅人口密度高于中国的人工建筑覆盖区,还同时保有大量的绿化和工业区。
中国其实不是建设土地太少了,所以才迫不得已要挤在一起,而是城镇土地太少了。
中国有85%的建设用地都被农村占据了,但中国2022年农村常住人口仅4.9亿,且每年还在以1000万人口的速度减少。
如果单算中国农村人口占据的建设用地,仅有1600人/平方公里,这个人口密度已经低于美国大多数城市的建成区人口密度了。
形成这种局面可能跟土地政策有关系,中国有“打土豪分田地”的历史。
农村宅基地是按照人口均分,而非实际需求。
导致大量本该用于耕种的土地被分给了已经搬离至城市的村民,因为按照人头均分,本来4-5口就能住下一户,演变成了一家5口人同时拥有2-3户宅基地,平白多出了一堆鬼屋。
这些农村住宅大多都是1-2层的高度,北方还会带一个大院子,且因为农村人口搬离城市,这些农村住宅大多数时候都只能处于空置状态,压缩了城市人的居住空间不说,也造成了空前的浪费。
同时其他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资本参与了经济建设,土地政策以工业发展和农业为主,而非改善农村人口的居住条件,城市短期内就吸引了大量失地农民,国家的建设土地多数都被城镇利用,自然城镇的可利用空间就更大了。
香港也差不多跟内地一样,香港的住宅用地有45%都被丁屋占据,而香港的这一区域居住人口仅占总人口的7%,换而言之,香港另外93%的人口只能占用另外一半的住宅用地。
中国城镇建设用地1.48万人/平方公里其实也还没有到头。
如果把工业区、学校、商场、道路、公园、办公楼、机场去掉,单看中国城市住宅人口密度可能已经超过3万人/平方公里。
比如中国某地平均6层的一个小区,我实地数过,有1000户,户均3人就是3000人。
这个小区的占地面积仅0.1平方公里。
也就是说平均只有6层还有的绿化小区,其人口密度可能就已经高达3万人/平方公里了。
而中国现在建设的20层小区,可能纯住宅区域人口密度已经高达10万人/平方公里。
香港除去丁屋的住宅区域人口密度就是16万人/平方公里。
中国总建设用地人口密度才0.39万人/平方公里,但中国很多城市人居住的20层住宅人口密度高达10万人/平方公里,后者是前者的25倍,说明中国不是人口太多了,而是土地分配不均。
虽然初衷是给予底层农村赤贫人口最多的土地,是好心。
但没有考虑到城镇化过程中,这些农村人口会大量进城,他们和他们的后代都会生活在城镇中。
城镇才应该是土地利用的主战场。
如果中国将目前50%的建设土地都用于城市建成区,那么现在的中国城市也是可以人均独栋的。
我们的团队人数
我们服务过多少企业
我们服务过多少家庭
我们设计了多少方案